C反應蛋白(CRP)在組織損傷急性期,肝臟合成一些血漿蛋白顯著增加,這些蛋白質統稱為急性時相蛋白,其中,由肝臟合成的CRP變化最為顯著,對炎癥最靈敏,可作為疾病急性期的一個診斷指標。
【相關項目】白細胞計數,紅細胞沉降率、高敏C反應蛋白。
【標本要求】靜脈采血;避免溶血。
【參考區間】<10mg/L。
【臨床用途】主要應用:檢測系統性炎癥過程、評估感染、抗生素療效,鑒別感染性疾病的活動性和非活動性。
(1)炎癥時變化:CRP反應早于臨床癥狀(包括發熱)。出現急性反應后,CRP濃度6~12h迅速增高24~48h高峰,>100mg/L
見于嚴重創傷、嚴重感染(膿毒癥)等。肝病者,CRP反應可能不明顯.CRP與血液白細胞數存在正相關,在疾病發作時,CRP早于白細胞數而增高,恢復正常也快.CRP與膽固醇同時增高,患心臟病和卒中的風險比正常人高9倍,但評估心血管疾病(CVD)風險時,不用CRP試驗,而應用高敏C反應蛋白試驗(hs-CRP).CRP與甲胎蛋白聯合檢測,可用于肝癌與肝良性疾病的鑒別診斷。
(2)區分活動性非活動性疾病:如系統性紅斑狼瘡、潰瘍性結腸炎;監測風濕性疾病和評估抗感染治療;確定早期術后并發癥如傷口感染、血栓形成和肺炎;并區分感染和骨髓抑制排斥反應。
(3)疾病監測:術后監測CRP水平有助于識別意外的并發癥。
血清CRP濃度持續增高常表示感染未能控制預后嚴重.CRP是非特異性試驗,故檢測結果必須結合完整臨床病史。
增高:見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、急性風濕病,肺炎、腎炎、惡性腫瘤、急性感染、敗血癥、外傷和組織壞死、心肌梗死、多發性骨髓瘤、結核病等。
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、嗜酸性粒細胞、嗜堿性粒細胞、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等。白細胞計數是指血液中各種內細胞的總數,而分類計數則是將血液中各種類型白細胞進行分類,求得其比值(百分數)及絕對值(絕...
白細胞計數高于10x109/L時稱為白細胞增多。因為外周血液中白細胞主要由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,尤其是以中性粒細胞為主,所以在多數情況下,白細胞增多通常與中性粒細胞的增多密切相關。
淋巴細胞增多最常見于病毒感染性疾病,如麻疹、風疹、水痘、百日咳、流行性胞腺炎、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、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、病毒性肝炎等。其次見于某些血液系統疾病, 如淋巴細胞白血病、惡性淋巴瘤、...
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臟合成,是由載脂蛋白、磷脂、膽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組成。它被認為是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。
白細胞為無色、有核的細胞,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。白細胞可分為中性粒細胞、嗜酸性粒細胞、嗜礙性粒細胞、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。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細胞數為(4. 0?10. 0)X109/ L,其中中性粒細胞占...